

工程機械行業是支撐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產業。在剛剛閉幕的第十七屆中國(北京)國際工程機械、建材機械及礦山機械展覽會(BICES 2025)上,產業活力充分展現。千余家參展企業帶來了眾多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成果,吸引來自全球各地的海外采購商。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會長蘇子孟表示,展會集中亮相的產品充分展現了行業“十四五”以來的發展成就。
數智化引領變革
“重量級主角”135噸級的柳工9135FE電動挖掘機探斗取土,將沙土穩穩倒入純電動礦用卡車。卸料后,推土機推平、純電動裝載機歸集、純電動平地機平整、純電動壓路機壓實一氣呵成,更有移動送電車極速補能。開展當天上午,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發布大型智慧綠色礦山解決方案。在現場動態演示環節中,柳工大型智慧綠色礦山解決方案的協同高效一目了然。
解決場景化需求是智能化落地成功的關鍵。以上述礦山開采場景為例,其施工場景復雜多變,為推進智能化帶來諸多挑戰。柳工機械董事長鄭津表示,方案聚焦大型化、電動化、智能化,由核心零部件方案、整機系統方案、綜合能源解決方案、成套智能化方案組合而成。“礦山補能”離不開聰明的“大腦”。柳工推出智慧礦山管理系統,可實現電動產品無人編組運行。
近年來,我國工程機械行業數智化升級成果顯著。智能化不僅提升了施工安全性,還帶來施工效率、質量的提升,以及施工能耗的降低。展會現場,多家企業攜智能化產品和技術參展,集中展示了工程機械產業向智而生的創新成果。
“有人駕駛情況下,這款裝載機可實現L2級別輔助駕駛功能,駕駛員可以一鍵舉升、鏟料與卸料。”徐工集團裝載機械研究院無人化主任工程師張春生介紹,無人駕駛情況下,該產品能夠實現L3級別無人駕駛,可以根據場景自動建圖。裝載機根據激光雷達、高清攝像頭和多種傳感器,構建出周圍環境的三維點云地圖,結合徐工自主研發的AI模型,實現自主無人化作業。
像這樣的無人駕駛工程機械,已在港口、鋼廠、攪拌站等相對封閉的場景落地應用。徐工集團行業客戶中心副總經理左輝輝表示,無人機械給客戶降低了人力成本,現已實現相對固定區域內的連續性作業。
當前,行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自主化”是必然趨勢,而自主創新正是推動這一趨勢的核心引擎。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工程機械全行業實現營收8165億元,科技創新成果豐碩,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
綠色發展新突破
隨著“雙碳”戰略深入推進,工程機械行業正向綠色化加快轉型,電動化成為發展趨勢。蘇子孟表示,行業綠色發展取得新突破,電動工程機械正在逐步形成工況適應性好、零尾氣排放、低噪聲、高可靠、易保養、高效率的競爭優勢。
越來越多工程機械車開始應用純電動力。“電動化能夠幫助客戶降低使用成本。”三一集團副總經理王偉介紹,三一持續探索工程機械電動化和低碳化轉型之路,系統性地實現了裝備電動化、能源清潔化和運營智能化的全產業鏈解決方案。
在展會現場,三一集團集中展示了電動化領域的創新成果。三一重機電動化公司項目經理張學劍指著身后的一臺65噸級礦山挖掘機告訴記者,這臺設備的電驅系統效率高達96%,具有能效高的特點,相比同噸位的油挖每年可以節省能耗成本約90萬元。
從傳統動力向電動化轉型,核心挑戰在于續航與充電效率的瓶頸。領先企業正通過自主研發,重點攻關,不斷提升電動產品在復雜工況下的可靠性與綜合性能。
“這款L968HEV電動裝載機,采用創新的‘三電機+定軸8檔自動箱’動力方案,匹配大容量電池,續航時間可達5小時至7小時,能夠應對高強度連續作業。”山東臨工工程機械有限公司技術服務部部長趙譜介紹,產品配備了獨立的電池熱管理系統,大幅降低了維護需求。與傳統柴油設備相比,每年運行3500小時可節省超40萬元運營成本,適用于礦山、港口等重載工況。
在電動化領域,2024年,我國電動升降工作平臺滲透率達到92.5%,電動叉車滲透率達到73.6%,電動裝載機占比達到10.4%。
蘇子孟表示,隨著電動工程機械需求場景不斷擴大和投入工程應用規模繼續增長,電動工程機械電池、電器、控制系統和技術快速提升,相關的技術及基礎配套設施加快完善,能夠更好地滿足綠色施工要求和特殊環境下施工作業要求。
鍛造海外競爭力
此次工程機械展吸引了全球各地采購商的關注,彰顯出中國工程機械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強勁競爭力。據一家參展企業透露,已有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采購商計劃簽訂2026年訂單,單家企業預計簽約金額可達50億元。
通過精準洞察海外需求,中國工程機械企業正以差異化、專業化的產品,不斷在海外市場取得突破。
9月5日,一臺直徑12.49米的土壓平衡盾構機在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長沙第二產業園區驗收下線。該設備是鐵建重工出口歐洲最大直徑盾構機。“工程機械出海,要做好本土化。”鐵建重工海外部副總經理劉勇介紹,為符合歐盟準入標準,設備集成了符合歐洲指令的氣體檢測、通風、應急照明、通信、供電等系統,有效確保了整機通過歐盟的產品安全認證。截至目前,鐵建重工產品已累計出口意大利、瑞士、波蘭等52個國家和地區。
好消息接連而至。近日,徐工集團與澳大利亞福德士河集團舉行了綠色采礦設備解決方案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儀式。徐工集團將在2028年至2030年期間為福德士河集團提供150臺至200臺240噸純電動礦卡。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簽訂的最大綠色礦山機械出口訂單。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的最新數據顯示,海外市場已經成為行業重要的增長點。今年1月份至8月份,全行業進出口貿易額403.98億美元,同比增長11%,其中出口金額高達385.97億美元,同比增長11.4%,遠超18億美元的進口金額,貿易順差優勢持續擴大。
海外市場的跨越式發展對于國內工程機械企業意義重大。2020年到2024年的短短5年間,A股上市的工程機械企業境外收入占比由11.38%快速提升到了47.48%。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龍頭企業,境外業務均已貢獻公司半數以上的營業收入,成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
蘇子孟表示,隨著宏觀調控力度的加大,政策效應疊加發力,支撐行業穩定運行和高質量發展的有利因素集聚增多,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環境將穩步向好。我國工程機械技術、產品和服務等越來越受到國際用戶的認可,行業企業海外業務布局不斷完善、升級,今年行業出口額仍將保持較高水平。